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查看: 3372|回复: 2

今年高考

[复制链接]

回帖
26242
威望
58372 点
红花
66684 枚
太阳之父 发表于 2024-6-8 0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安徽
挑战今年高考作文,你最喜欢哪一篇?
掌上安庆
2024-06-07
2024年高考首场语文科目考试结束

高考作文也随之出炉

记者第一时间邀请了五位作者

试写高考作文

一起来看看你给他们打几分

  新课标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方灭方生,生生不息
冯 渊

  一位哲人画了一个圆,圆的面积代表知识,圆的周长代表与未知领域的接触,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发现没有,圆的面积越大,周长就越长,这表明:知道得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便利,屈原写《天问》之前如果问一下度娘,他可能就不会提出那么多奇怪的问题了。

  元好问曾经为情所困,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的经典之问,现在ChatGPT可以给出许多答案,帮助好问的元好问同学抚平心灵创伤。

  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太多,以至于人们在享受技术时,误以为技术是自己生活本来就有的一部分。海量信息、知识爆炸,帮我们解决了多少问题:一位长者打个谜语,围坐一桌的人没人猜得出来,有人偷偷打开手机,秒答;路边不知名的花草,掏出手机“识物”,瞬间知道了陌生的名字;异国他乡言语不通,翻译软件还能助一臂之力。

  太便利了,太快捷了,太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了。信息的获取,疑问的解答,在技术赋能的情形下确实不再是难事,技术的发展难道不是为了回答和解决人们的问题吗?

  当然是。

  但是,随着回答机制的成熟,问题就消失了吗?

  没有孤立的问题,任何问题都存在于人和社会的纠葛中,旧的问题得到解释和解决方案,新的问题必然产生。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回答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二运动定律回答了物体因受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的问题;第三运动定律回答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牛顿对现实生活中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费尽心血,终结问题了吗?没有,爱因斯坦指出,牛顿运动定律在超出经典力学范围时,不再成立。

  杜甫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居者有其屋的问题解决了,环境优美、生活艺术化、幸福指数高的问题又产生了,没有人一直停留在原地享受问题解释和解答的快乐。

  人工智能解决的是人们已然存在的问题,未发生的问题在远方等着人类。我们不能以为有了技术进步,就能解答所有的疑问,消弭所有的问题。

  一个疑问的解答,必然带来新的疑问。这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工智能和人也是共生关系,随着人类问题的一个个解决、经验的不断丰富,人工智能也会水涨船高,帮助人类去解决新的难题。

  没有一劳永逸的静止,只有方灭方生的浩渺世界,激励人类永不止息的探索。

冯渊,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出版语文专著十种。近年在《上海文学》《文汇报》《安庆日报》《安庆晚报》《散文》《飞天》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二十万字。
1.jpg


2
人工智能应该使人更像人
肖 遥

  说起人工智能,我有个社恐朋友,他舅舅给他介绍了一个工作,但是他不太喜欢这个工作,又不知该如何谢绝舅舅的好意,于是用ChatGPT给舅舅写了一封信……这件事虽然听上去有些好笑,但是说实话,ChatGPT写的有礼有节,避免了亲人之间常见的“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而我在B站发了一条鲜花盛开的视频,选择AI代写文案,它写的果然有趣:“如果把这些花吃下去,会不会变成花仙子?”令人莞尔。

  如今的人工智能,可谓日新月异。在今年五月份的谷歌智能新产品发布会上,谷歌展示的 Gemini 已经可以变成健身伙伴、厨师、编程伙伴、创意写作指南或能想到的任何东西。而百度智能云发布的“超级助理”文心一言,犹如为浏览器增添了“智能大脑”。用户可以用“超级助理”进行文章翻译、文案创作、网页总结、知识问答,比如在应聘新工作时,调起“魔杖”功能,“超级助理”便能化身为“AI面试官”,提前预测面试问题,助你洞悉面试官的心理,大幅提升求职成功率。它还能变身为学生的“学习搭子”,一键对论文进行摘要、解释专业概念、进行要点批注,一秒解读流程图、架构图。更能变身“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讲解方式,回答问题幽默风趣,甚至比专业老师还受孩子们的欢迎。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很快能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会不会越来越少呢?

  我的一个同学话说:“人生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知道的越多问题也越多。”拿我们平时上网来说,在手机上畅游的我们何曾会甘心解决完一个问题后,就立刻马上放下手机立地成佛?主要是还没等你提出新问题,搜索引擎就会主动给你提供很多新选项,来满足你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不是吗?

  的确,在智能时代,AI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但也有很多问题是它解决不了的,比如人类独有的情感问题,道德问题,还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这些都是AI无法代劳的。而正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才让人类区别于机器。因此,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人更有心力去面对、思考、解决这些人类独有的问题,换句话说,应该让我们更有精力去爱彼此,腾出双手去拥抱彼此。

  我们有了人工智能,不是把自己异化,变成机器,而是变成更加富有情感的人,用《我的阿勒泰》里的话说“去生活,去经历,去爱,去受伤”。

肖遥,专栏作家,学者,出版随笔集《酱醋茶扮成诗酒花》,随笔稿件常见于《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读者原创》《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等,曾在全国20多家媒体开辟专栏。
2.jpg


3
答案有了,照样会问
丁施亮

  提问题是人类的天性。既然是天性,就不会因为是否有答案而停止。所以简单地说,答案有了,照样会问。

  很多人说,人类其实就像小孩子。你今天告诉小孩子天上没有住着神仙,小孩子明天会照样问你吴刚叔叔在月亮上到底冷不冷。你看他其实并不关心答案,关心的是自己的内心。能提出问题,表示人类还葆有童心,还向往未来。

  事实上,向chatgpt提问明天的天气如何,它告诉了你答案,明天要下雨了,出门要带上雨具,但你内心的疑问是还在的,你会向继续向自己提问,明天这个雨天,我会不会有个好心情?那些确定的,通过信息窗口吐出来的现成的答案,其实远远不能满足人的好奇心。人不是机器,与机器交往,人得不到自身的灵性的满足。

  这种灵性,是不断用问题激发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激荡起一整部文明发展史。爱因斯坦就曾说,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上个世纪60年代,农业科技高歌猛进,化学药品解决了大规模种植产生的病虫害问题。但新问题旋即让人揪心,蕾切尔·卡逊用《寂静的春天》这个美好的名字,揭示出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丑恶问题。你看,人类就是这样一个物种,从来不会因为一个问题的简单解决,就高枕无忧地躺平在自己“全能”的迷梦里。

  人工智能的涌现,似乎能为人“高枕无忧”寻到短暂乐观的可能。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说好的更多阅读视野,却迎来了信息垃圾;说好的商业推荐,得到的却是算法的陷阱;说好的智力延伸,替代的却是自身的饭碗。

  于是,人们明白,还是得自己行。是的,就是要挺起自己的脊梁,回到那个小孩子般提问的场景,证明自己具有人类的尊严。“问题会越来越少”的判断背后,其实是一种“新技术恐惧症”的当代表达。这种悲观论调,往往从本质上否定了人类高贵的理性,否定了漫长历史中蓬勃涌动着的人类探索精神。

  诺奖获得者埃利·威塞尔曾说:“‘问题’中包含一个美妙的词:‘探索’。我太喜欢这个词了!”。是的,我也喜欢,答案在面前了,让我们继续发问。

丁施亮,上海市育才中学语文教师,上海市正高级教师。
3.jpg


4
问题不会多,也没有减少
汪文涛

  一部人类活动的时间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只要人类的活动存在,文明就会不断地裂变,这个步伐从未停止,就像孔子所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时每刻都会处在新的文明状态下,大大小小的文明创造把我们不断地带入到更加广阔、更加自由的境界中,人类的思想、智慧、创造力也不断地被解放出来,从而推动着文明裂变的速度日益加快。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出现,只是这个宏大进程中的一个小小环节,它在历史的某个时刻会必然产生,巧合的是,它在当今这个时代与我们相遇了。面对这样的新文明,“你不必讶异,也无须欢欣”,也许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转瞬间便消失了影踪”。

  人类与生俱来地需要这样的文明裂变,就像需要永恒流动的空气和水一样,某一刻停止了文明的裂变,人类会窒息,会走向死亡的。翻检史册,古往今来,无数个历史时刻都印证着这个道理。东西方的哲人都说过,运动和变化是天地万物,包括一切具象的、抽象的事物都必须遵从的法则。不运动就会死亡,不变化就会朽烂,旧的应当被渐渐抛弃,新的应当让它不断地出现,所以,对于新文明状态下带来的新的问题,管它多还是少呢,那只是在追求人类生存的大征途中,所遭遇的一片一片偶尔的投影,它有它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从另一面来说,社会文明的进步正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实现的,没有问题的产生,文明也会失去了进步的驱动力。一个问题,往往会激发我们新的斗志,激发我们从未有过的创造意志和力量,一个人的人生,一群人的人生,常常就是在与问题的缠斗中被销磨得光洁玉润;一个问题,可能就是促进文明突破的切入口,在百转千回的折磨、一任无往的倾情中,往往会打开一个新的关窍,开启一片新的天地,播下一颗新的文明的种子。一个个问题的背后,往往潜伏着一场场大机遇,是催进文明自新的线索,实现文明攀越的阶梯,虽然它常常以令我们厌倦的方式呈现。这样的问题多了,又何尝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呢?有问题了,就坐下来解决,慢慢地玩它,玩它个三尸神丧、七魄魂开,玩它个云开月出、天光朗照。

  无数的人们正奔跑在解决问题的路上,那些朝九晚五的人,那些夤夜不眠的人,那些皓首银发的人,那些可爱的九九六、零零七的青年们,他们奔跑在日与夜之间,奔跑在东西海岸之间,就像来回窜动的蜜蜂或蚂蚁,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又向四面八方散落开去,把解决人类的问题作为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在他们的奔跑中,许许多多的问题迎刃而解,许许多多的问题也次第而出,沿路上开满鲜花,也生出荆棘,却打开了一片又一片越加广阔、越加自由的新天地。

  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只要人类的活动存在。旧问题消灭了,新问题就会来,它是恒量的状态,不会因为某个文明形态的产生而发生变化,就像我们反反复复每天都要解决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一样。问题不会加多,也不会减少,来了,就慢慢消解它,就像对待我们生活的日常。

汪文涛,安徽省桐城中学教师。
4.jpg


5
做“互联网”的主人 不做“互联网”的仆人
李丁玎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有限,但互联网细化了生命的枝节。有人说“互联网的发展方便了生活,解决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但在这个“既得繁花,又生野稗”的时代,我们的问题是否得到全面解决了呢?

  纵观时代,网络芜杂。信息茧房、冗杂消息,无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呢?私以为,唯有握牢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秉理性、自我,方可找寻到自己的美好天地。

  乘理性之舟,载网络之海。用理性的内心搭建茫茫波浪,载心中一番天地搜寻未来。狄更斯曾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ChatGpt的爆红兜住人们的梦,输入文字即可呈现自己想要的答案;网络购物只用动手点点鼠标即可阅尽千商;短视频、搞笑段子更是丰富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去丰富资源。殊不知,互联网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并不是一剂良药,却会带去诸多烦恼。个人信息泄露,网络电信诈骗,虚假宣传等,无不侵犯着人们的生活。我们需要分辨善与恶,秉理性之心,正确看待互联网。

  品理性之茶,不醉网络之酒。庄子说,物物而不无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葆一颗理性的心,正确看待互联网信息。用互联网建起与社会不珏桥梁,与社会共成一体。君可见,南京老太以真诚和热爱,用平凡之手,手冲咖啡吸引无数游客消费;君可见,中国国潮的展现,赢得广泛赞叹;君可见,人工智能将中国的科技水平提升到分子级别。诚然,网络信息的介入也需要我们去辨别。“巴黎丢作业”事件提醒每个人都要擦亮双眼看社会,网暴之后的跪行母亲并非未被人们最初的定论所影响,网络的偏见不加辨别,将思想的螺丝拧死。我们应该从真实入手,筑起理性高台,找寻自我与真相,在真相中不断逼近内核,逐步填补互联网的缺陷,用细致入微展网络繁华。

  网络带来了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网络中,我与科学家们“相逢意气为君饮”,与肝胆人共事,了解他们的生平历程;在网络中,我与空间站“犀渠玉剑话凌烟”,如朗月入怀,探索宇宙奥秘;在网络中,我与社会“白马金羁上甘泉”,品味生活的真善丑恶。诚然,我们也需要跳出信息茧房,于屏幕之外享受世界。定时的审视和适度的距离,或许是避免被技术异化的最佳途径。除了屏幕方寸,多少个“平行世界”与人同在:琴弦上拨动着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茶香中飘荡着唐宋文人的雅量高致,杯盏中微醺着酒逢知己的酣畅淋漓。悠悠岁月,互联网的问题如蛛网密布在每一个角落,渗进每一个可乘之隙。问题不会越来越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其去解决。秉理性之心,睁开放之眼,跳出网络的圈套,撇去网络怪圈的浮尘,追寻正确的问题答案。

  用理性启动正确解决问题的航程,让心灵获得一个避风港。愿吾不为互联网的荆棘所伤,澈雾霭而散凌烟,载人生海海,浮月与沧海之上,立马于昆仑之巅。

李丁玎 ,安庆市第一中学龙山校区高一(1)班学生
5.jpg




(责任编辑:丁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帖
26242
威望
58372 点
红花
66684 枚
 楼主| 太阳之父 发表于 2024-6-8 0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今年高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帖
26242
威望
58372 点
红花
66684 枚
 楼主| 太阳之父 发表于 2024-6-8 0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高考作文题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更多主题

侵权投诉|联系我们|用户协议|法律声明|手机安论|安庆论坛 ( 皖ICP备19018267号-2|皖公网安备34081102000375号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GMT+8, 2025-1-20 23:11 , Processed in 0.21437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