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仅61平方米?
最近,有关#外墙面层均计入建筑面积#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讨论。起因是3月1日起实行的新规——《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新规3.1.1条明确规定:“建筑面积应按建筑每个自然层楼(地)面处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这句拗口的专业表述给了舆论以广泛的揣测空间。有分析指出,以前外墙水平投影面积不被算入建筑面积,以后则将算入,因而会大大增加公摊面积。
去年,青岛一市民购房后发现,110平米的房子,公摊面积占到近一半。/中新经纬微博截图片
由于公摊比例的不透明性,民间呼吁“取消公摊”的声音已久。连公摊的“鼻祖”中国香港,都于2013年取消了公摊面积。重庆也早在2002年就试点取消了公摊。
如今已经是2023年,为何取消公摊一事不仅没有进展,反而还往回走了呢?
既然叫“公摊”,至少要公开透明
公摊面积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香港,历史并不长。
20世纪50年代,中国香港的房屋以整栋销售为主,这种方式简单直接,但价格也高,因此成交量低。随后,香港便出现了按户出售的售卖模式。但问题马上出现,楼梯、走廊等公共空间的建设成本由谁来承担呢?
位于香港尖沙咀的香槟大厦第一个提出了公摊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显得房屋面积大,又降低了每平米的单价,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后,更多房产商开始使用这种方式。
与香港毗邻的深圳,也将公摊引进到当地的房产销售中。此后,这种模式从深圳辐射到全国其它地区,成为了中国房屋面积计算的主要模式。
但物极必反,各地开始出现开发商以公摊侵害购房者利益的事件。
2006年,长江实业开发的项目“元朗四季豪园”开售。交房后业主发现,原本300多平方米的洋房,实用面积只有不到90平方米,实际得房率仅为29%,而整个项目的得房率最高也只有42%。
类似的事件屡见报端,前文提及的青岛楼盘也是如此。
花园有多大、走廊有多宽,购房者尚且可以主观感受到,但墙有多厚,就很难感受到了。如果将来修改《房产面积测算规范》,也将“结构外表面”算进公摊,开发商能搞的小动作可以更多,比如外墙用很厚的砖,用来防止雨水反溅的勒脚也可以更宽……
开发商的不透明操作,让人们对公摊面积的痛恨程度日益高涨。“取消公摊”,几乎成了民间共识。
既然一直在收取公摊面积的购买费用,物业公司应该只收公摊面积的服务费,业主自己家里的卫生维修等等都是业主自己搞,凭什么每年按全面积交物业费? 在中国开历史倒车的事情何止这一件数不胜数 公摊面积是某种贿赂的举措 ............ 发表于 2023-3-8 19:47
在中国开历史倒车的事情何止这一件数不胜数
自己接受被小区圈,自己钻进限制自由的圈养的子里 你好你好你好你好 这房子公摊面积怎么这么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