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世界风口”,这座城市是如何逆袭的?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甘肃玉门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2100多年前因西域和田(旧称“和阗”)美玉由此通关而得名如今,却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新能源之城”从油田产能断崖式下降到成为“新能源之城”央视新闻《“县”在出发》
带你看玉门的逆袭之路?
“石油摇篮”→“新能源之城”
玉门因油而兴,依矿建市“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是当年对玉门油矿最好的写照
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玉门油田在这里建成原油产量一度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铁人王进喜
就是玉门油田的第一代油矿工人
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玉门油田产能开始断崖式下降老城区人口和产业外流城市陷入了全面衰退的局面
玉门开始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这里位于祁连山脉和马鬃山之间的谷底
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两山夹一谷的地形
让玉门成为“世界风口”
甘肃第一座风力发电试验场就建在这里
甘肃龙源玉门风电场技术专责员解龙介绍
“1997年,玉门就已经在着手组建队伍专门推动风电的发展当时从丹麦引进了四台风机是全甘肃最早的四台风电机组白白的四台风机,远看就跟天鹅一样被称为‘四小天鹅’”
伴随着“四小天鹅”的试验成功
中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也在玉门奠基开工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产风机“替换上场”
玉门的新能源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解龙表示
“国产风机到后期迭代升级
技术越来越有优势
目前,国产大机组单机的发电小时
明显要高于老的机组”
如今,玉门是国家确定的一类光资源区
二类风资源区
截至2022年底
玉门新能源累计发电597亿千瓦时
新能源产业从“试验田”变成了“主产地”“好风光”用上了“玉门造”如今玉门的风电项目用上了靠谱的“玉门造”广袤戈壁滩上的风机叶片和太阳能光热玻璃板都实现了本地化设计和生产
还通过“一带一路”辐射海外市场
某风电科技公司玉门基地工作人员介绍
该基地生产的叶片主要供应西北5省区非洲摩洛哥的生产基地
计划明年8月份投产
玉门某光能科技公司工作人员称该公司用全氧燃烧技术做光热玻璃是全球首例产量占全球的70%,国内的80%
像这样落地玉门的高科技装备制造企业
一共有7家
华丽转身的,还有曾经衰落的老城区
2006年,玉门市政府
搬迁至70公里外的玉门镇新区
如今,新老市区配套功能日趋完善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60多公里石油河谷
化身4A级工业旅游景区特色工业旅游打卡地“玉门之光”工业体验馆也在2022年顺利开馆
?从“石油摇篮”到“新能源之城”
玉门“双城记”的背后是埋头苦干的“铁人传承”
更是低碳减排的发展接力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感谢分享,涨知识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