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户村民腾出近2000平方米空间,“六尺巷”的故
55户村民腾出近2000平方米空间,“六尺巷”的故事上演现代版掌上安庆
2023-10-23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的典故,体现了中华民族礼让、包容的传统美德,被后人传为佳话。近期,怀宁县雷埠乡郝山村百霞屋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巧妙运用“六尺巷”的典故,村民无偿自愿拆除自家围墙、房屋、菜地支持村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3b9c29d6a9c7347cea41bf20fda8558e_l_CB20231022165514979098_03.tif_副本.jpg
百霞屋人居环境整治后的面貌
10月8日,走进郝山村百霞屋,村庄有不少“奇怪”的房子,“这些房子怎么少了一角?”村民介绍,这是房屋主人为村庄道路拓宽腾让空间,自愿拆掉了一角。“拆房角背后,是村民理事会巧妙运用‘六尺巷’的典故发挥了重要作用。”郝山村村干郝子建介绍说。
“百霞屋有55户220余人,过去村庄环境差,道路窄,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呼声很高,但是村庄没有地块修路和绿化。”令郝子建没想到的是,村民代表会议经过几次运用“六尺巷”典故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村民们积极支持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一致同意遇房拆房、遇墙拆墙,遇地让地,并且不收一分钱。就这样,原本没有地块修路和绿化的地方,一下子腾出了近2000平方米的空间。“别人都能让,我们也可以。”这是大多数参与让地村民的共识。郝子建说,55户村民,每一户都支持。
“一听说要修路,我们都很高兴,让点地不算什么。”因为家门口的路太窄,连车子都难通过,今年70岁的村民徐绍全主动找到村民理事会,希望拆除自家的屋角,让出2尺来修路。
“郝子侠家的房子紧挨道路,阻挡车辆和行人视线,存在安全隐患。”“村庄修建道路有需要,我自愿拆除房屋一角,为道路建设让路。”很快郝子侠拆了房子一角,让出1米多。这一拆,拆出了道路的开阔视野,也引燃了村民自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
村民郝文卫老房子有400多平方米院子,他拆除让出1米多为修路做路基;村民郝满江准备建新房,主动让出屋基50公分。
拆墙的拆墙、拆房的拆房、让地的让地,平整宽敞的环村路修了起来,广场建起来了,绿植种起来了,路灯亮起来了,郝山村百霞屋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变得城里差不多,大家别提多高兴了。”村民们纷纷点赞道。
(通讯员 檀志扬 文/图)
(责任编辑:汪志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