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5万,房子没了
最近关于房价的新闻太多了。我一朋友丽丽,是安庆人,是家里的独生女。
爷爷奶奶过世后,留下了两套房;而她的爸爸妈妈,又有两套房;再加上她自己前年新买了房。
我那天突然和丽丽开玩笑说:
“作为一个90后,你有5套房子的潜在继承权呀。”
我后来转念在想——
这种“潜在多房”情况,在90后00后中多么?
或许。
我们现在面临的房地产,可能和过去十年的——有根本性的差异性了。
房子多了,一些现实问题就浮出水面了。
比如:
房子本身的保养维护,变重要了。
我自己观察一些同样地段,差不多年份的小区,因为保养的差异——
单价差出10%-30%左右。
那些破损的小区,很容易被接盘人埋汰:
比如地面坑坑洼洼,外墙脱落,小区车流混乱,垃圾乱堆乱放,绿化及运动设施老旧...等等。
毕竟可选的房子,变多了。
原本的强势卖方,慢慢变弱了。
这种差距,甚至出现恶性循环:
小区老化旧化→房子卖不起价→入驻业主收入有限→更无力(或无心)引入优质物业护理→然后又进一步老化。
买房新人,经常忽略物业+小区护养的问题;
但未来很多新房变旧——
这个现象值得重视。
再说一个观察。
有人说:房价下跌后,大家都差不多了,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从我个人感受来讲:不一定的。
它造成财产差异,或者贫富的差距,反而放大了。
为啥?
现在就不断有人吐槽:房价跌掉首付了,压力很大。
(以前吐槽的人,可没这么多)
贷款70万,买100万的房子。
不用跌100%,跌30%后——自己攒的首付,就全部整没了。
前几天看了一篇凤凰网的深度报道,触动很大:
一对在燕郊买房的80后夫妻,首付75万,在燕郊买了一套280万的房子。
月供8千多块。
原本家庭月收入好的时候,有5万块。
按理说不低,支撑月供没啥压力。
老公做汽车零部件出口,妻子是英语培训老师。然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口子降薪失业了。
还不起贷款,被银行找上门来。
最后只能选择卖房,但算了算:原来280万元的房子,如今最多只能拿到170万元。图片
不仅首付没了,还倒欠一大笔钱。
在哪呢这是就是就是计算机卡卡 谢谢分享。 不不知道,,, 老百姓不容易 谢谢分享。 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生活不易啊 租出去,不好吗 买北京旁边房子的,估计都是有钱人 想得也太多了 有房子住就行了 哦都不容易 你想多了。。。。 这就是恶炒的后遗症 写得好像跟标题不符 什么意思呀? 关键是地处位置,学区房再破都有人买。 谢谢分享,
页:
[1]
2